作者:Eva營養師

石斛又名萬丈須,是中國歷史上最悠久的中藥養生品之一,在我國現存最早的藥物學專著《神農本草經》中有記載:「石斛味甘平,主傷中、除痹、下氣、補五臟虛勞、羸瘦、強陰。久服厚腸胃,輕身延年。」它還被歷代名醫推崇為上醫良藥。

由於石斛能夠益胃生津,滋陰清熱,在臨床上主要用於治療熱病津傷、口乾煩渴、胃陰不足、食少乾嘔,病後虛熱不退、陰虛火旺等。現代研究證明,石斛有一定解熱鎮痛作用;能促進胃液分泌,助消化;有增強新陳代謝、抗衰老等作用。

石斛使用劑量一般為每天6~12克,鮮品加倍(15~30克),可單用,也可復方使用,熬膏,入丸、散藥粉都可。如果單用石斛,煎煮後效果更好。同時,石斛也能同肉類一起煲湯,或者煮銀耳、米湯等,但煎煮的時間要比普通食物稍久。

在市面上買到的石斛,多是卷好的,可以先用剪刀把幹的卷在一起的石斛剪成小段,略泡一會兒後,大火燒開調至小火,煎10分鐘左右。此外,石斛和其他藥物合用時,屬於先煎藥。

石斛味甘、淡、微苦,性微寒。歸胃、肺、心、腎經。體堅質潤。石斛滋陰清熱,養胃生津,潤肺止咳,益腎明目。主治熱病傷津,虛熱不退,胃陰不足,口幹咽燥、脘痛幹嘔、肺燥咳嗽,腰膝酸軟,陰傷目暗。本品甘涼清潤,主入胃腎,作用重在中下二焦,既清胃熱生津止渴,又滋腎陰退熱明目,為津傷口渴、陰虛目暗良藥。

食療價值

蘭科草本植物環草石斛、馬鞭石斛等多種石斛的莖。產於西南和廣東、廣西、安徽等地。多在秋季採收,乾燥切段,或鮮用。味甘,性微寒。能養陰清熱,益胃生津。有一定解熱鎮痛作用;能促進胃液分泌,助消化;有增強新陳代謝、抗衰老等作用。用於熱傷津液,低熱煩渴,舌紅少苔;胃陰不足,口渴咽幹,嘔逆少食,胃脘隱痛,舌光少苔;腎陰不足,視物昏花。

[用法]一日10~15g,鮮品可用30g。煎湯,泡茶,煎膏滋。

膳食價值

“民以食為天”,所以健康養生當以膳食為主。唐朝開元年間的道家經典《道藏》稱鐵皮石斛為“九大仙草之首”。鐵皮石斛最補血、精、津,令人精、氣、神充足,在提高人體免疫力、抗衰老、降三高、防治糖尿病等方面都有顯著的功效。用鐵皮石斛入膳,能起到健康養生的效果。

滋養陰津

《中國藥學大詞典》稱鐵皮石斛“專滋肺胃之氣液,氣液沖旺,腎水自生”,善於養陰生津,治療陰虛津虧諸症。

增強體質

鐵皮石斛具有滋陰養血的功能。清代《藥性論》說:鐵皮石斛能補腎積精、養胃陰、益氣力。含有豐富的多糖類物質,具有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。

治胃陰虛及熱病

石斛滋養胃陰,生津止渴,兼能清胃熱。主治熱病傷津,煩渴、舌幹苔黑之證,常與天花粉、鮮生地、麥冬等品同用,如《時病論》清熱保津法。治胃熱陰虛之胃脘疼痛、牙齦腫痛、口舌生瘡可與生地、麥冬、黃芩等品同用。

治腎陰虛證

石斛能滋腎陰,兼能降虛火,適用於腎陰虧虛之目暗不明、筋骨痿軟及陰虛火旺,骨蒸勞熱等證。腎陰虧虛,目暗不明者,常與枸杞子、熟地黃、菟絲子等品同用,如石斛夜光丸(《原機啟微》)。腎陰虧虛,筋骨痿軟者,常與熟地、山茱萸、杜仲、牛膝等補肝腎、強筋骨之品同用。腎虛火旺,骨蒸勞熱者,宜與生地黃、枸杞子、黃柏、胡黃連等滋腎陰、退虛熱之品同用。

益胃生津藥

《神農本草經》、《本草再新》中均有記載,稱謂“腸胃藥”,是治療胃脘痛、上腹漲痛的常用藥物。現代醫學實驗證實:鐵皮石斛對脾胃病中常見的致病菌幽門螺桿菌有較好的抑制作用,有助於治療萎縮性胃炎、淺表性胃炎、十二指腸潰瘍等幽門螺桿菌陽性的病症。

強筋降脂

人進入中年以後,陰津開始衰弱,筋骨功能逐漸減退,鐵皮石斛能夠滋養陰液、潤滑關節,從而達到強筋健骨、流利關節、增強抗風濕的效果。現代藥理研究還表明:鐵皮石斛能提高應激能力,具有良好的抗疲勞、耐缺氧作用;可促進迴圈、擴張血管、降低血膽固醇和甘油三脂。

鐵皮石斛有較好的利膽作用。歷代醫家都認為“鐵皮石斛”具有滋養肝陰的作用,是治療各種肝膽病的要藥,可用於治療肝炎、膽囊炎、膽結石等肝膽疾病。

降低血糖水平

鐵皮石斛功能養陰清熱潤燥,自古以來就是治療糖尿病的專用藥。臨床研究表明,鐵皮石斛不僅可以增強胰島素活性,同時能顯著降低血糖水準,使血糖恢復正常。

抑制腫瘤

鐵皮石斛對肺癌、卵巢癌和早幼粒細胞性白血病等惡性腫瘤的某些細胞有殺滅作用,具有較強的抗腫瘤活性。臨床用於惡性腫瘤的輔助治療,能改善腫瘤患者的症狀,減輕放、化療的副作用,增強免疫力,提高生存品質,延長生存時間。

明亮眼睛

石斛具有滋陰養目的功能,被歷代醫家作為養護眼睛的佳品。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:石斛對防治老年白內障和保護少兒視力有明顯效果。

滋養肌膚

人體進入中年後,由於體內的陰液日益減少,從而加速了皮膚老化,使之變黑或變皺。鐵皮石斛含有的黏液質,對人體皮膚有滋潤營養作用。

若沒有任何不適者,不建議長期使用石斛。因為石斛藥性微寒,脾胃虛寒,胃酸分泌過少者,熱病早期陰未傷者,還沒有出現大渴、大汗等體液損失的情況,濕溫病未化燥者,溫濕病濕邪難化,過度滋陰會使濕邪難去,應慎重服用。若有慢性疾病或正在服用其他藥物,要先諮詢醫師或藥師,避免自行服用。

分享: